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文化名人大营救——深圳美术馆馆藏丁聪《东江百日杂忆》组画暨专题美术作品展万黄婷 王子蚺 尹烨斌 张燕方 陈履生 李原原 赵伟东 覃京侠 游江 黎晓阳 1941年底香港被日军攻占后,留困在香港的大批中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游击队排除万难,营救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丁聪等等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成功撤离。这场闻名中外的秘密大营救取得完全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历史奇观,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文化界以及国际舆论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保护了中国的红色“文脉”和精英,堪称载入史册的光辉篇章。因此它被茅盾先生称之为“抗战以来(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中,深圳是极其重要的地区。由于毗邻香港,不论水路还是陆路,都是营救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且具体实施营救的东江游击队指挥部就在深圳(后来成立的东江纵队司令部也在深圳)。1987年,曾经被营救的文化名人之一画家丁聪先生根据回忆画出了这一段经历,题为《东江百日杂忆》又名《东江纵队100天》,组画共十幅,并于1994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丁聪画展”时将原作捐赠给深圳美术馆永久收藏。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文化名人大营救相关的遗址、文献、以及丁聪先生捐赠给深圳的这些作品,都是深圳这片土地上的重要和宝贵的红色资源。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我馆举办以“文化名人大营救”为主题的美术研究展,从深圳美术馆馆藏丁聪先生的组画开始讲起,结合有关文化名人大营救主题的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向观众讲述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扩大民众对于这段历史的关注,加深理解党中央爱护知识分子、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助力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宣传,倡导和推动党史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览。1994年丁聪先生受邀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其1987年创作《东江百日杂忆》组画共十幅捐赠给深圳美术馆永久收藏。深圳文化事业的起步和繁荣离不开全国各界和特别是像丁聪先生这样的美术菁英的大力支持。他们捐赠给深圳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不仅是深圳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深圳美术发展的基石,而艺术家们博大的胸怀和奉献精神也不断感召和激励着深圳人民不断进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组由著名画家同时也是亲历者的丁聪先生所画的关于“大营救”的馆藏作品,也才有了本次展览的开启。
此篇章为展览序篇,展陈内容主要包括丁聪先生的生平简介及1994深圳美术馆举办“丁聪画展”时的开幕现场、展出作品、研讨会、媒体采访、捐赠收藏记录,以及深圳美术馆工作人员陪同丁聪先生及夫人前往深圳大鹏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地参观的照片等馆藏档案文献。1994年,时任深圳美术馆馆长裴建华、副馆长王小明陪同丁聪先生及夫人前往大鹏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此篇章通过大量图片、录像、电文、书籍等文献资料详细介绍关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游击队排除万难,营救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丁聪等等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分四条路线成功分批撤离到大后方安全区的全过程。介绍历史的同时,也为解读丁聪先生《东江百日杂忆》系列组画及相关主题美术作品提供背景知识。
1938年叶浅予、张光宇、丁聪等与香港漫画训练班的学生合影1941年,抗战文化人在香港的留影。左起:陈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聪、何香凝、洪遒、廖梦醒、欧阳予倩
获救之后,邹韬奋为曾生及东江游击队题写了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并题识:“曾生大队长,以文士奋起,领导爱国青年组成游击队,保卫祖国,驻军东江。韬从文化游击队自港移阵地,承蒙卫护,不胜感奋,敬书此奉赠,藉表谢忱。”此篇章主要展示丁聪先生的《东江百日杂忆》组画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丁聪先生被迫下放到北大荒,没有条件发表漫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丁聪先生为了弥补被耽误的时间,以超常的精力一心扑在漫画创作上。1987年,就是在他创作《东江百日杂忆》组画时,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出版10本作品集。此时,他71岁,忆往昔峥嵘岁月,他回想1942年香港沦陷后中国共产党护送包括自己在内的一批文化民主人士秘密转移到大后方的经历,营救途中的趣事、游击队的安排、在白石龙住草寮、轮流值夜班、放哨、洗露天浴、以及为东江游击队的《东江民报》画漫画等等,这些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他曾写下《终生难忘的一幅漫画》一文,也是讲述的这段被营救的经历,可见营救经历在他心中的分量。因此他的组画以第一人称讲述这段经历,10幅作品中有8幅都有自己的形象在画面之中。技法上他摒弃了漫画夸张变形的处理,以平实的手法客观地进行描述,使观众更加体会到画面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当然,他那一丝不苟的人物造型、灵动的线条以及黑白灰的特别经营,仍然让人一眼就看出是丁聪的作品。而作品也将丁聪先生乐观的人生信念、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相信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即将到来的信心和憧憬充分传达出来。
丁聪《东江百日杂忆》之一 1987年 (深圳美术馆藏)在孤岛香港偷渡到九龙半岛的小艇上,组织大规模秘密营救文化人的地下党,殷切地询问尚在香港的爱国者的住处,以便继续寻找和帮助尽可能多的人撤离日占区。(文/丁聪)
丁聪《东江百日杂忆》之二 1987年 (深圳美术馆藏)撤走的人都装扮成回乡难民模样,背上简单的行李,靠两条腿从九龙走到宝安游击区。音乐家盛家伦把他的大衣罩在背上的行囊上,我们笑他像个“骆驼”。(文/丁聪)
丁聪《东江百日杂忆》之三 1987年 (深圳美术馆藏)
有一次转移住址,领路的是个“小鬼”,不知他从哪里找到一把二胡,乐得他一路走一路拉,不成曲调的琴声,不停地“伴奏”着那一次的行程。(文/丁聪)
丁聪《东江百日杂忆》之四 1987年 (深圳美术馆藏)我曾为《东江民报》画过漫画。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画在蜡纸上的画。铁笔划在有网点的钢板上跟用毛笔画在纸上的劲儿完全不一样,好不容易才完成了这一幅使我终生难忘的漫画稿。(文/丁聪)
文化名人大营救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精彩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直以来对文化民主人士的关怀和重视,东江游击队员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以及被营救的民主文化人士在各自领域为民族救亡斗争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都不断激励着后人。此篇章展示的就是现当代老、中、青三代画家在先辈革命者的感召和激励下,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创作的文化名人大营救主题美术作品,包含国画、版画、油画、雕塑等不同美术类别。展品得到了广东美术馆、深圳画院、大芬美术馆、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的馆藏支持,展出蔡迪支、许钦松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晓风残月》、张树国雕塑作品《大营救》、王铁牛油画作品《东江纵队》、张明军国画《大营救》组画、王时的白描国画《文化名人大营救群像》、许浩宇的黑白木刻《营救文化名人》组画等,通过丰富的美术作品讲述“文化名人大营救”。
蔡迪支 许钦松《晓风残月》40.5cm × 59 cm 黑白木刻版画 1981年 (广东美术馆藏)张树国 《大营救》 231cm × 18cm × 30cm 青铜铸造 2005年 (深圳画院藏)王铁牛 《东江纵队》 175cm × 230cm 油画 2010年 (大芬美术馆藏)张明军 《大营救》 120cm × 150cm 2005年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藏)